|
|
 |
培訓行業結盟,誰執牛耳? |
文章出處: 中國商業電訊 發布時間: 2009/8/26 |
北京 2009-07-15(中國商業電訊)--從第一家培訓公司誕生到今天,中國的培訓業之路已經走過了數十年。企業和個人的成長需求,為培訓業的繁榮提供了難得的機會和土壤。一方面,企業在發展壯大過程中,要對不斷吸收的新員工進行業務和技能培訓,同時對老員工和企業管理者也要通過培訓來補充他們的知識、技能和管理的不足;另一方面,在越來越激烈的人才市場競爭面前,培訓已成為社會人員謀生、就業的重要手段,甚至普通高校畢業生也開始認識到,培訓是成功擇業的重要途徑之一。 強烈的市場需求,使培訓業蘊藏了巨大的潛力和空間。那么,究竟目前行業內的現狀是什么?它的未來走向又如何呢?就國內市場來看,存在著那些不足?筆者就自己的理解得出以下看法: 1、 “中介型”培訓,過路財神 培訓業的高利潤和低成本導致行業內的機構過于泛濫,甚至于自身沒有任何講師的機構,也可以憑借大量的客戶資源和外聘講師,單憑兩三個人的資本便成立公司運作起來。到目前為止,沒有幾家國內的培訓機構有自己的核心力量,也就是所謂的“核心競爭力”。因為缺少課程研發力量和專職培訓師,培訓機構實際上只起中介的作用:從客戶那里得到了培訓需求之后,到社會上去找培訓師。培訓師通常上課的時候來,下課的時候就走。課前培訓師與企業的交流和課后的效果跟蹤反饋都做不到位,還不能直接對話,以防“跑單”。這樣的低投入導致低產出,培訓的質量理所當然會變得越來越壞。 2、“自主研發”型培訓,人云亦云 目前培訓業課題像萬金油,針對性不是很強,什么流行培訓什么。前幾年一窩蜂的培訓六西格瑪和時間管理,這幾年又流行績效考核和薪酬管理。你抄我來我抄你,即便有一些培訓機構打出了“自主研發”的牌子,專業性也很難保證。有數據表明,國外的培訓咨詢機構如出臺一門課,則要花費巨額的研發資金,經過反復的理論論證和實地實踐,這才能夠保證課程的高質量和良好效果。 3、 演講大師,層次不齊 其實更確切的應該稱呼其為“演講大師”而非“培訓大師”,他們留給大家的僅僅是課堂上的笑聲和振奮,走出課堂卻仍舊是兩手空空,反而給整個行業和市場帶來了負面的影響。相對于日漸理性的客戶,單純理念宣講的培訓已逐漸不能滿足客戶的需求,他們更傾向于針對企業的問題進行診斷,對癥下藥,有的放矢的進行培訓。 4、 培訓費用,漫天要價 對于一些動輒一天一萬、幾萬,乃至十幾萬的課程也只有一些大型企業可以接受,而市場最需要培訓的還是一些中小型企業,他們對培訓需求非常大,可對一些漫天要價的課程,也只能是望而卻步。其實培訓機構也有苦難言,大部分的培訓費用都轉手交給了“演講大師”,他們也不過是過路財神,勞心費力卻收入不多。 行業的現狀決定了單打獨斗的小培訓公司是難以良好生存的,行業聯盟勢在必行! 為拯救良莠不齊的培訓行業,安博教育集團聯手全球最大的在線課程提供商SKILLSOFT,推出了安博A+培訓聯盟的概念,旨在通過市場集中、聯合參展、共同舉辦產品推介活動、組團促銷、信息共享等方式,將培訓公司單槍匹馬的銷售模式整合為群體營銷活動,實現整個培訓行業的共贏。 舉例來說,一個單打獨斗的小培訓公司,原來只能為客戶提供面授培訓,請幾個昂貴的“大師”,培訓幾天。不僅課程的針對性不強,而且自己也只是個過路財神,往往企業指定哪個“大師”,培訓公司就要請哪個“大師”,等于看大師的臉色吃飯。通過加入安博A+培訓聯盟,該公司可以從安博教育集團獲得強大的技術支持,不僅可以幫助企業做培訓診斷,還可以安博咨詢師的幫助下,為企業開一個培訓的“藥方”,即“全面解決方案”。合作伙伴不僅可以為企業客戶提供線下的面授培訓,還可定制個性化的在線培訓產品,真正為企業客戶解決問題,在贏得信譽和口碑的同時,提高培訓訂單的含金量。 課程方面,安博擁有6000多門,14種語言的國際通用課程,完全可以滿足企業客戶的各種培訓需求。通過針對中小企業費用有限、人員分散等特點,安博人力資本解決中心還研發了“中小企業學習引擎”產品,幫助A+合作伙伴開發全國五千萬家中小企業“在線培訓”這塊巨大的處女地。 通過這種聯盟模式,合作伙伴可以獲卓越的加盟商業模式、標準化的經營管理體系、完善高效的市場支持服務、擁有自己公司的同時共享安博教育的A+品牌。培訓行業的聯盟勢在必行,安博預期在09年全國范圍內簽約100個合作伙伴,共同開啟國內中小企業的學習之風。
|
本文版權由作者和亞洲教育論壇培訓中心網共同所有,不得轉載。 |
[返回]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