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成都禁補令成空文 民辦校暑期淘金超3億 |
文章出處: CCTV《經濟半小時》 發布時間: 2009/8/30 |
 |
在成都記者發現這里布滿各種暑期培訓班,記者走訪了幾家民辦培訓學校,發現很多教室都坐滿了補習的學生,還有專門一對一的教學形式,對不少孩子來說,他們除了完成學校布置的暑假作業,還得不斷穿梭在各種補習班、培訓班、強化班之間,過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學習月”?
今年的暑假就剩最后幾天了,對不少孩子來說,度過了一個快樂的假期,而對另外一部分孩子來說,這個暑假可能卻是另一幅摸樣,他們除了完成學校布置的暑假作業,還得不斷地穿梭在各種補習班、培訓班、強化班之間,過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學習月”。我們今天就到四川成都去看看。
原本快樂的暑假變成“學習月”
在成都市天府廣場旁邊的一個寫字樓里,記者發現這里布滿了各種暑期培訓班。藝體班、文化補習班、甚至還有小記者夏令營,培訓形式多種多樣。這種情形在成都很常見。然而人氣最旺的還是各種暑期補習班。記者走訪了幾家民辦培訓學校,發現很多教室都坐滿了補習的學生。而這里的老師也都是來自成都市升學率最高的幾所中學。這位老師就來自成都七中。家長會上,殷切的家長們為了能和名師面對面地交流,他們把這位老師團團圍住。
老師:“他是優秀生,但是優而不尖!
家長:“讓他學習就好像吃力的很,一點都不想學習!
記者隨后聯系了成都最有名的望子成龍學校,正好趕上他們一個分校區的家長會。望子成龍學校的蔣楊斌校長告訴記者,因為培訓周期不一樣,每個校區會經常召開家長會,每次家長會都會很熱烈。在教務處辦公室,記者看到正好有一位家長在給孩子交學費。
“一門650!
記者:“一門650,學了多長時間?”
“16次,然后每次40,就是640,然后加30塊錢資料費然后就是670!
記者在望子成龍學校見到了不同年齡的學生,他們在各個不同大小的教室上課。每個教室只坐有限的幾個人,還有專門一對一的教學形式。
蔣楊斌:“這幾個教室是五個人上,這邊基本上就是一個,一個老師教一個學生!
在望子成龍學校最多的是即將面臨高考的高中學生。為了強化訓練,一些學校的尖子生都到這里上精英班。蔣楊斌校長告訴記者,這些都是將來高考狀元的苗子。
記者:“你學的什么呢?”
學生:“語文、英語、物理、化學、數學!
記者了解到因為全天都有課,所以很多學生就在學校吃午餐。
學生:“今天是要提前半個小時上課!
記者又來到望子成龍學校在萬達廣場附近的一個校區,這里的最后一次家長會剛剛結束。記者發現很多學生和家長帶著大包小包正準備回家。令人吃驚的是,他們都是從很遠的外地趕到成都來補習的,這位學生從近800公里外的攀枝花到成都來補習已經半個多月了。
記者:“半個月了,你住哪?”
學生:“就住這!
因為望子成龍學校所在的寫字樓上就有酒店,所以他們半個月來吃住都在學校,甚至都沒有出去過。
記者:“有沒有出去玩?”
學生:“出去玩?沒有!
假期中的孩子整整半個月都沒有走出這棟寫字樓,這樣的暑假會在他們心中留下什么樣的印象?我想答案不用大家多猜。隨著暑假培訓市場的火爆,各種老師的崗位也開始緊缺起來,再來看看成都市最有名的課外補習機構--望子成龍學校的一次招聘會。
在成都市有名的望子成龍學校,記者看到,這里正在招聘專職和兼職老師、管理咨詢老師、班主任以及其他管理服務人員,一共29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當天來應聘的人數大大超出了他們的想象。在望子成龍學校的樓道和教室外的門廳里擠滿了應聘的人,而里面的大教室也早就坐滿了更多的人。
學生:“應聘的是招生助理!
記者:“招生助理,你呢,應聘的什么?”
學生:“我應聘咨詢管理老師!
學生:“英語老師!
記者:“英語老師,專職的!
學生:“對!
記者:“是哪個大學的?”
學生:“四川大學!
記者:“北方民族大學,是哪里的?”
學生:“是在銀川!
蔣楊斌:“劉西欣、徐亞南、謝喜明、劉麗,有請到這個教室!
蔣楊斌校長告訴記者,師資力量是學校的根本,每一個老師他都必須自己親自面試。除了口試、筆試,后面還有演講。
蔣楊斌:“那么接下來就是要做一套高考題,高考題就是我們拿一套全國的,選一套高考題,高考題做完了還不行,還要做中考題!
應聘的程序很多很嚴格,可謂是精挑細選。記者發現,甚至有博士也來望子成龍學校應聘老師。
蔣楊斌:“西南交大的博士,學什么專業?”
應聘者:“物理,我做的是材料物理!
蔣楊斌校長告訴記者,雖然學校的報酬并不高,但來望子成龍應聘的博士前后有十幾位。
應聘者:“暫時在這地方兼職,因為博士畢業以后,工作現在還沒有定,還不好說!
記者了解到,望子成龍學校之前的招聘會每次都會有幾百人來應聘。今天登記應聘的人數有198人,但是蔣校長透露,這次只有十幾個人基本能達到要求,后面還要繼續開招聘會才能補足這29個崗位。
蔣楊斌:“如果我們選一百個大學生,可能至少得需要有一萬個人來,才能選得到!
蔣校長告訴記者,他們急于招聘老師是因為參加培訓補習的學生人數增加太快,學校的規模因此也是一再擴大。他們在成都就有近10個校區,在校本部這里共有30間教室。
蔣楊斌:“我們是5樓、6樓、9樓,13樓都有教室!
蔣楊斌告訴記者,在成都市有300多個大大小小的文化補習機構。粗略估計成都民辦學校的文化補習可以創造至少10萬個就業崗位,而在寒暑假期間,還會創造6萬多個兼職的機會。目前,這個行業的規模還在繼續擴大。記者在西安南路就發現了剛剛成立的一所學校,名叫樹實培訓學校。他們剛開的第一個校區規模就非常大。他們租下了整層樓進行裝修,一共有17間教室,可以坐550多名學生。
記者:“現在總體投入了多少呢?”
成都樹實培訓學校校長周凈:“投入現在是一百萬左右!
與望子成龍學校的火爆相比,記者發現,這么多的教室基本都是空著的,只有個別教室有學生在上課。實際上,從5月份學校成立到現在兩個多月時間,他們整個暑假的招生并不理想。
周凈:“虧本的嘛,實際上是虧的,虧損!
這個學校一共有四個股東,他們中間有的以前就是學校老師。
周凈:“他也是股東!
記者:“你占多少股份?”
股東藍劍男:“占一點點!
校長周凈一再強調自己辦學不是以賺錢為目的,但是不賺錢學校就難以生存下去,更談不上擴大規模。至于學校的命運會怎么樣,他們還是很有信心。
周凈:“什么時候賺錢,估計在兩年以后嘛!
根據相關統計,估計成都市今年暑假將有10萬人參加補習班,如果按每人參加兩個班,每個班16天的學習周期。那么在成都市,一個暑假至少有320萬人次參加中小學文化補習班。按照每個班收費600元的標準,那么保守的估計,創造的產值至少在1.2億元以上。如果算上其它如藝術、體育、夏令營等培訓方式,以及其他各種形式的成人培訓,光成都一個城市暑假培訓的產值估計將超過3億元。
家長、學生和老師成為推動培訓市場火爆的角色
僅僅暑假兩個月不到的時間,成都市的培訓市場就有三個億進賬。如此驚人的數字,吸引了各種資源,不管是行業老大還是新加入的機構,都看準了這個行業的發展前景。然而,培訓機構畢竟只是搭建起了一個舞臺,真正推動著這個市場越來越火爆的則是家長、學生和老師。他們三者又是怎么看待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呢?
在望子成龍學校,記者見到了一個叫劉蓓妮的女孩,她今年剛剛小學畢業考上初中。她正在望子成龍學校學習英語和數學。
劉蓓妮:“然后反正整個假期都沒有怎么出去玩,因為下學期開始我們要上初中了,然后媽媽就說要上那個銜接班,不然上初中以后可能會有點吃力!
在劉蓓妮家里,她告訴記者,自己早上9點半到11點半學習體操,下午1點鐘到下午3點學習英語,然后再從3點40到下午5點40補習數學。一天里基本沒有空閑。
劉蓓妮:“有時候覺得還是很不想去的,比如說同學約我們出去玩,就是因為功課的原因就不能出去,有時候心里還是很不舒服,感覺到很委屈,可是,如果說不去的話,還是有時候雖然口頭上說不去,但是心里面還是很想去,因為不想在初中落下太多的功課!
劉蓓妮的父母告訴我們,現在雖然說要給孩子減負,但是社會競爭如此激烈,如果整個假期都放任孩子玩耍,實在是擔心孩子會落后下來。
劉蓓妮母親:“也是無聊,要不然就上網看電視,也學不著東西,要不然時間也浪費了!
馬上要出門去上藝術體操課了,劉蓓妮顯得很不情愿去。她母親告訴記者因為她昨晚有點感冒了,最后拗不過吃了點藥,劉蓓妮還是出了門去上課。在體校里面,和她一起訓練的大大小小的孩子有十多個,在其它的場館門口也有很多家長正在守候著孩子們訓練。體校的老師告訴記者,暑假里面是他們最忙的時候。
成都市少兒業余體校競賽訓練科科長劉斌:“就是從早上到下午,她的全能訓練時間基本上是5至6小時!
同樣是在望子成龍學校,記者見到了很多跟劉蓓妮一樣的學生,其中學習更加緊張的則是高中的學生,因為他們即將面臨高考,暑假里更不可能休息。
學生:“那個高考要考嘛,課肯定要上的!
記者隨后問了幾個家長,他們都告訴記者,雖然自己心疼,但是考慮到孩子的未來,補習功課是非常必要的,即使是假期也決不能放松。
家長:“孩子補習,在這里補習,一直在補習!
記者:“孩子會不會太累了?”
家長:“沒法,學習!
家長:“但作為家長來說肯定是,畢竟說是還是要為娃娃著想,為下一代著想!
家長們都殷切地希望孩子在補習班能夠接受特別的有針對性的培訓,學到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在這個五人精英班教高三數學的老師叫馬家林,他一直是公辦學校的數學老師,他一人帶了兩個班共十個學生。因為要上滿全天,所以中午就和學生一起在學校吃盒飯。他告訴記者,上補習班比在公辦學校上課要求更高,因為班上每個人都要特別輔導,做到因材施教。這在公辦學校幾十個人上大課就根本做不到。
馬家林:“我教一百個人,我一百個人點一百份菜,我老師不可能這樣進行教學了,但這里就完全做得到,我能做得到,因為我憑我幾十年的教育經驗,知道他什么地方需要提高,什么地方是他的問題癥結!
下課后,記者跟著馬家林老師來到他家,他疲憊地坐在沙發上休息。他告訴記者,雖然教育局明令禁止老師假期到補習班上課,但是他認為,老師利用假期到正規的培訓機構上課并不違法,更是合情合理。
馬家林:“很多學生為學不動感到痛苦,所以家長有愿望,學生他本人也有這個愿望,所以到我們這里補課,來參加補習的學生都很自覺,也很努力!
馬家林老師告訴記者,因為孩子要升學,社會上有這個強烈的需求,而民辦培訓學校恰好能解決家長和學生的需求。但是有些固有的觀點就因此認為老師在暑期從學生身上賺了很多錢,他對此并不認同。
馬家林:“我認為是天方夜譚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可能增加一點收入,像成都來說,現在目前我曉得,他們的績效工資根本就沒有兌現,有的老師也就只有兩千來塊錢一個月,一千多塊,中青年的教師工資也比較低!
假期培訓和補習的幕后指揮到底是誰?
教育部門三令五申要求給中小學生減輕課業負擔,各地教育局甚至下發各種紅頭文件,不許老師到補習班去兼職補課。然而這么多年過去了,我們看到,假期培訓和補習,反而在圍追堵截中變得更加火爆。無論學生、家長還是教師,都在升學的壓力下,疲于奔命?吹竭@樣的場景,我們不禁想問,這幕后的指揮到底是誰?
望子成龍學校的校長蔣楊斌告訴記者,為了達到教書育人的辦學理想,他們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他們最擔心社會上把民辦培訓學校當成只為賺學生錢的草臺班子。為此他特意把學校的辦學許可證拿了出來。他告訴記者,其每一項的收費標準都是通過當地物價局審定的,學校自己不能隨便制定收費標準,更不能亂收費。
蔣楊斌:“這是新換的,05年重新換了一次,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學校辦學許可證!
記者:“教育局發的!
蔣楊斌:“對,教育局發的!
在成都的另一個民辦學校名師堂,董事長李元渠告訴記者,四川省在2008年出臺了促進民辦教育的實施辦法,其中規定了諸如用地、稅收、信貸、水電煤氣等等優惠措施,但最終都沒有落實。同時,為了減輕學生負擔,反而下紅頭文件禁止公辦老師寒暑假期間到民辦學校補習班兼職。使民辦學校的師資力量受到極大的限制,他們只能在夾縫中求生存。
李元渠:“它又不讓學校老師出來兼職,然后我們自己的專職老師,又不給我們政策,又不給我們的老師解決職稱評定,跟民辦和公辦學校的老師,他的一些福利,經濟評定不給那方面的政策,所以不愿意到我們這邊來做專職,沒辦法!
四川省社科院社會研究所副所長胡光偉認為,教育主管部門下發文件禁止老師假期到社會上的補習班上課,主觀上為了學生減負并沒有錯,但是限制了教師假期的人身自由,并沒有任何法律依據。
胡光偉:“行政命令嘛,那是行政命令,就是說你說他愛找什么法律依據,好像還沒有,沒有哪個法,教育法這些都還沒有規定,就是行政命令這是我們慣用的!
胡光偉告訴記者,民辦培訓學校是在國家《民辦教育促進法》的許可下成立的,社會上下一貫把學生學習負擔過重的責任歸咎到民辦補習機構頭上,這是一種誤解。補習班火爆的根本原因是應試教育體制和社會競爭激烈、就業困難所帶來的壓力。
胡光偉:“有需求就有供給,還有說,如果說的話,需求越大,供給就越多,這經濟學基本的定理,這正因為是有了這么一種需求,而且這些需求還是比較剛性的!
胡光偉認為,真正要給學生減負就要改變應試教育的模式,從根本上消除片面追求升學率的需求。但是四川省教育學會秘書長紀大海認為,即使沒有了應試教育,民間培訓這種教育形式仍然是必需的社會辦學力量。應該消除對它的文化歧視和行政的排斥,依法放開,積極對其進行規范引導,實現《民辦教育促進法》豐富我國教育優質資源的精神。
紀大海:“我們這個社會培訓活動不能永遠處于一種羞羞答答的,而且不好意思的,而且不能光明正大的,盡管那些非常正規的培訓學校,好像也低人一等似的,二等公民似的,我想這個形象繼續下去應該改變!
紀大海進一步認為,教育主管部門應該積極引導民辦培訓學校加強對學生多方面的素質教育,而不是一味迎合學生和家長升學考試的需求,僅僅開展文化課程補習。培訓內容應該更多地轉移到有利于素質教育的其他方面,從而促進應試教育模式的轉變。民辦培訓學校和教育主管部門也應該加強聯系,結束互不相通的局面。因為這個行業已經發展壯大起來,目前迫切的任務是對其加強規范引導。
紀大海:“能不能通過政府協調一下,因為這個培訓機構很復雜,有的是在民政局登記的,有的是在工商局登記的,有的是教育部門登記的,不管在哪登記的,在政府部門的統籌之下,讓這個培訓機構完全進入社會,光明正大的,合理合法的,而且是登堂入室的進行開展自己的培訓活動!
半小時觀察: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
給學生減負,推廣素質教育,這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墒,這個話題卻似乎永遠沒有終止的時候,一方面教育部門要求學校老師留的作業越來越少,另一方面,校門之外的各種補習班、強化班越來越多。一場曠日持久的拉鋸戰在一個又一個寒暑假上演。
在這場持久戰中,簡單地責怪老師、家長、學生、培訓機構并沒有多少道理。家長學生迫于升學壓力不得不花費金錢和精力,承受著額外的負擔,而他們這種需求創造出了一個龐大的市場,導致培訓機構應運而生,老師趨之若鶩。如何改變這種怪狀?誰都知道必須改變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應試教育。而如何改變應試教育?這就與教育資源的分配息息相關。如果優質資源仍然集中在少數幾家重點學校?如果從孩子進普通學校的校門那一刻,就幾乎鐵定了升學無望?那任何一種力量都阻止不了培訓補習的怪圈繼續旋轉下去。
說到這個問題,我們不妨看看韓國的做法,補習市場在韓國同樣火熱,有的韓國家庭將月收入的20%-30%都用于孩子的課外補習,成為沉重的經濟負擔。為了減少補習班經濟的畸形發展,韓國政府計劃改革只看高考成績的大學招生制度,通過綜合評估選拔新生,同時大幅改善公共教育。
看來,改革不合理的招生制度,確保教育資源的公平,無論對哪個國家都是共同的選擇。難怪溫家寶總理說,教育公平才是最大的公平! (記者 李錦 攝像張小明)
|
本文版權由作者和亞洲教育論壇培訓中心網共同所有,不得轉載。 |
[返回] |
|
|
|